三、構建合理高效綜合應急救援機制的具體途徑
加強綜合應急救援建設是一項政府所需、百姓所求、民心所向的民心工程,也是顯示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的標志工程。縱觀國際社會,專業化和綜合性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統一指揮調度的應急救援平臺、精良的綜合應急救援裝備和完善的救援預警預案等,已成為國際社會公共安全救援體系的基本運作模式。我國必須大力推進綜合應急救援機制建設,構建合理高效的綜合應急救援聯動機制。
(一)加強隊伍建設,組建“一體化作戰”的綜合應急救援平臺
1、政府要加強領導,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權限、義務和責任。應急救援工作任務重、涉及面廣、綜合處置要求高,僅靠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分級建立專門的應急救援職能機構,完善相關力量體系建設,合理界定社會搶險救援的對象和范圍,理清各種社會搶險救援隊伍的關系、參與程度和隸屬關系,明確各類人員的職責分工及經費的保障落實等。
2、以公安消防部隊為依托,積極統籌并整合各種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理順各種利益關系。《消防法》從法律上明確公安消防部隊按照國家規定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任務職能,把礦山救護、地震救援、建筑物垮塌、水上救援、化學危險品、放射性物品泄露等公共安全方面的應急救援資源進行優化組合,逐步撤銷現存的各部門救援隊伍,保存必要的專業性強的應急救援隊伍,建立“一專多能的公安消防部隊與少數必要專業應急隊伍聯動”的大救援格局。
3、探索建立由共青團、紅十字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機構組織的志愿者參加的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工作是多樣化和復雜化的,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應當積極組織社區、鄉村、企業、學校對社會救援力量的招募、組織和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紅十字會和青年志愿者等組織在災前的科普宣教、日常巡護,災中的協助轉移群眾、基本救助,災后的安置受災群眾、社會秩序重建等工作中的重大作用,使其成為應急救援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把握關鍵環節,完善“科學化運行”的綜合應急救援體系
1、預案的編制與演練,力求計劃完備。各級政府要立足本區域地理特點和社會發展實際,針對現有的、可調用的救援資源,完善各類災害事故、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跨區域、跨行業協調作戰預案,切實為各救援隊伍開展災害事故救援提供有力的應急參考。同時,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還應加強對破拆、偵檢、防化、堵漏、洗消、就生等應急救援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對各類搶險救災裝備器材的操作應用訓練,有重點地針對跨區域災害,開展緊急集結、區域拉動、災害處置等演練,不斷提高隊伍的應急救援水平。
2、救援的快速與高效,力求處置得當。強化全天候備勤和快速出動能力,應急救援中心應嚴格實行24小時晝夜值班制度,人員、裝備應隨時保證在崗在位。重大事故突發后,大量救援力量投入應急救援工作,參與救援人員眾多,指揮調度難度大,構建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指揮機制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關鍵。災場指揮必須一體化,實現在人工、計算機、有線、無線和衛星“五大通信網絡”中無障礙指揮,才能使救援工作有條不紊,推動應急工作準確、快捷、有序、高效運行。
3、控制的科學與客觀,力求責任分明。建立客觀、科學的應急救援獎懲制度,依法獎勵應急救援工作開展得好的應急救援專門組、人員,依法追究不履行職責而導致事態擴大、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員責任。以經驗交流會、座談會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得失,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客觀、全面、深刻的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逐步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4、宣傳的廣泛和深入,力求宣傳得力。實踐證明,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絕大部分幸存者都是依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所以開展全民公共安全教育、加大社會應急救援培訓意義重大。各主管部門要通過知識講座、墻報專欄、網站專欄、新聞媒體等形式和途徑,積極開展應急救援的宣傳工作,抽調應急救援專家、實戰經驗豐富的救援隊伍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普及應急救援基本知識,努力提高全民的災害自救能力。
(三)提供充分保障,支撐“社會化聯動”的綜合應急救援機制
1、提供資金保障。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分級負擔應急救援中心中需由政府負擔的經費,并將應急救援必需開支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各級政府還應建立應急救援專項資金,保障綜合應急救援中心在裝備、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建設、更新和維護資金;另外,建議征集各種形式的應急救援資金,建立應急救援公益基金,鼓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展開捐贈,擴展資金來源。
2、提供物質保障。建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基層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和新裝備,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倉庫,并做好日常的管理和巡查。補齊特種消防車輛缺口,配強安檢、排爆、偵檢、破拆、就生、通信、排煙、照明、堵漏以及消防員呼救器后場接收裝置等消防攻堅裝備,不斷提高專業化處置能力,以更低的風險、更低的成本拯救生命。
3、提供專業保障。建議組建覆蓋各行業、各專業的應急救援專家組,一旦發生災害事故,相關專家必須隨時趕赴事發現場,為應急救援決策和指揮提供智力支持。另外,建議在高等院校加快設立應急救援專業,條件具備時還可設立應急救援專業院校,做好充實應急救援力量的長期規劃,由有經驗的應急救援指揮員組織布置模擬場景,進行復雜多樣的實戰模擬教學,組織應急救援人員互相學習、交流。
4、提供制度保障。建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確應急救援的各項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撫恤、外圍救援補償等政策措施;加強對應急救援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完善應急救援資源征收、征用補償制度;探索以保險等市場方式防范、控制、分散風險的方法并最終以法律法規形式加以固定,逐步將應急救援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王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