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社會動員機制建設。
市應急辦會同市社會辦、市民政局等部門,結合掃雪鏟冰、森林防火等工作進行社會動員試點,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本市應急管理社會動員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四、強化應急隊伍建設
整合全市應急力量,建立健全以專業應急隊伍為骨干,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為中堅,駐京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組成的應急隊伍為突擊力量,應急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其他應急隊伍為補充力量的應急隊伍體系。
(一)明確應急隊伍建設責任分工,深化隊伍體系建設。
市相關部門依托自身力量或相關企業,建立完善市綜合應急救援隊及防汛抗旱、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災害救助、地震災害、森林消防、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建筑工程、突發環境事件、核事件、公路及城市道路搶險和運輸保障、治安和交通秩序保障、城市公共設施保障、電力保障、通信保障及網絡與信息安全、公安消防、公共衛生、食品安全、重大動植物疫情和突發農業災害、反恐處突等21個重點領域的專業應急隊伍,具備處置較大以上突發事件的能力,并從中選定部分隊伍,作為市級專業應急隊伍重點建設,確保每支隊伍達到30人以上,裝備配備達標率85%以上。
各區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或企業,建立完善本轄區綜合應急救援隊及重點領域專業應急隊伍,具備處置本區域一般和較大突發事件的能力。應急隊伍建設應覆蓋山區鄉鎮,保障救援效率。
各街道(鄉鎮)依托民兵預備役、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等組建綜合性應急隊伍,開展先期處置、輔助救援、科普宣教等工作。社區(村)要建設以社區(村)工作人員、災害信息員、氣象信息員、安保人員等為主體的社區(村)綜合防災減災與應急隊伍。
(二)強化駐京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在應急救援中的突擊作用,加強軍民融合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
依托駐京部隊組建并完善抗洪搶險、森林消防、地震災害、核應急救援隊;依托武警北京市總隊組建并完善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加強民兵預備役重點應急隊伍建設,組建1080人的市級應急大隊,各區縣組建100人的應急分隊。建立軍地聯合指揮機制,完善工作會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聯合處置等工作機制。
(三)堅持應急隊伍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加強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
加強對社會團體、民間應急救援力量的支持、引導、整合和規范管理。依托本市應急管理體系和志愿者工作體系,鼓勵引導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建立應急志愿者隊伍,承擔應急科普宣教、信息報告、協助開展先期處置和善后等工作,并將應急志愿者隊伍納入全市應急體系。2013年底前完成全市應急志愿者指揮調度平臺建設工作。
出臺應急志愿者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政策。由北京志愿服務基金會根據其章程提供市級應急志愿者隊伍培訓、演練、裝備器材、補貼補助、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方面的資金保障,各應急志愿者隊伍主管部門提供活動資金支持。盡快完成全市注冊應急志愿者的全員輪訓。
(四)強化應急隊伍管理和保障機制建設,提高綜合應急能力。
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相關部門定期組織本系統應急隊伍開展應急演練,并組織與其他系統應急隊伍的聯合演練;2013年,組織開展地鐵安全、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綜合應急演練。建立應急隊伍建設經費保障機制,重點支持市級專業應急隊伍的裝備配置、值班備勤、救援補償和運行維護等所需經費。強化應急能力培訓,支持并加快推進北京衛戍區大學生綜合訓練基地和武警北京市總隊訓練基地建設,同時作為市應急委培訓基地,對全市應急系統各單位開展培訓。加強與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中央在京單位、駐京部隊、北京衛戍區、武警北京市總隊、周邊相關省區市的應急聯動,全面掌握首都地區應急隊伍底數,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應急隊伍信息數據庫,實現動態更新、資源共享。
五、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管理體制機制,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調撥有序、保障有力的應急物資體系。
(一)明確應急物資保障建設責任體系。
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定期組織征集應急物資儲備需求,負責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工作。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單位會同發展改革、規劃、財政等部門,制定本領域、本部門應急物資儲備計劃,開展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調撥、緊急配送、補充、更新和監管體系建設等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增強應急物資儲備能力。市相關部門作為應急物資的政府儲備主體,重點加強全市能源物資、救災物資、生活必需品、醫藥物資、應急裝備的儲備;購置儲備一批精良適用的空中救援、水上救援、大型抽水、大型運輸、掃雪鏟冰和核生化有毒有害物質監測、檢驗、消除等方面的裝備;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等部門負責,確保救災物資具備應急保障本市人口總數1%受災群眾轉移安置所需的能力。
加強救災、防汛、掃雪鏟冰、交通等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科學選址,依托人防工程建設一批應急物資儲備庫。
各區縣政府根據需要儲備相關應急物資,具備保障本轄區一般或較大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能力。
街道(鄉鎮)根據轄區災害特點和實際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同時組織和依托各社區(村)采取多種形式,儲備、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包括救生圈、醫用口罩等救生用品,水泵、鐵鍬、擔架、滅火器等救援工具,應急廣播、喇叭、對講機等通訊設鼓勵引導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儲備本單位所需應急物資。市民政局研究提出并向社會公布居民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通過定期開展科普宣傳、發放應急包等形式,鼓勵引導居民家庭進行儲備。
(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制度。
堅持實物儲備和能力儲備相結合,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需要與規模大、信譽高、生產能力強的大型企業簽訂應急物資供應協議,進行能力儲備。建立應急物資監測網絡和輪換、補充更新機制,強化對儲備物資的動態監管。建立應急物資經費保障多元化工作機制,形成政府補助、單位自籌、社會捐贈相結合的經費保障方式。建立全市統一的應急物資儲備信息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