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的中國處在突發公共事件頻發階段,當前迫切需要提高保障公共安全與應對突發事件的國家應急能力。隨著政府與公眾對公共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長,客觀上推動了我國應急產業的產生與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安全預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佘廉教授是目前我國從事這一新興領域研究為數不多的專家。他近期奔走于全國各地,在忙于為各地方政府提供應急產業政策咨詢的同時,還在構建全國性的應急產業框架體系,該體系不僅為中央政府提供發展應急產業的理論依據,同時還包括提供具體實施意見和可執行的政策方案。
在獲悉本報應急產業專題策劃的想法后,佘廉教授對此表示高度贊賞,認為這一話題非常及時并值得深入探討。同時,他也欣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相關議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發展應急產業內在需求強勁
佘廉表示,大力發展社會層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體系,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需要,也是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的需求。這種公共安全應急能力的支撐,是專用性的救援裝備與技術、應急資料與產品、監測預警與診斷技術等構成的產業。因此,公共安全的需求,使得應急救援的產業發展具備了可能性。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需求的不斷增強,客觀上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能力的供給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應急產業的發展空間。國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并形成能力,需要大量的應急救援產品、技術、裝備,這給生產與提供這類物資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以滿足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需求為目標,將各類提供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整合,實現應急產業化以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壯大,已成為促進我國的公共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國家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選擇。
政府與社會公眾對應急產業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需求,客觀上催生了以國家公共安全需求與民生安全需求為導向的應急產品與服務,即各類應急物資、應急設施、應急工程、應急裝備、應急技術、應急平臺與應急服務的提供者。促進該類以滿足國家應急體系建設而提供應急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標準化、集成化,就是生產與提供應急裝備、工程、技術、服務等的企業演變成長為產業的過程和結果。我國應急產業政策還存在一定問題
佘廉強調,我國應急產業政策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目前的應急產業政策以通知、意見等形式為主,側重于從宏觀上對應急產業的發展進行引導,缺乏具備可操作性的政策實施細則,也沒有強制性的執行要求。企業重視則政策執行較好;反之,政策執行無力或根本得不到執行。如在技術裝備發展方面,促進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發展的政策并未得到廣泛認同;在應急救援的投入方面,盡管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指出企業要加大對應急能力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應急救援企業有償服務機制,但政府并未對加大投入力度進行強制性的規定,在完善有償服務方面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有償服務標準。
另外,政策導向不全面。現有政策側重于促進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類的產業發展,針對于企業提供公共應急救援服務的政策導向不明確;政策的組合性不強。我國出臺的應急救援促進政策的類型單一,主要是行政引導性政策,激勵性政策沒有充分使用;同時,政策內容主要集中在應急救援的技術裝備建設、人培訓、體系建設上,沒有考慮應急救援企業的經濟利益、行為保障;政策實施的配套措施不夠;政策作用對象不全面。應急產業的促進政策應對整個應急救援市場產生規范和激勵作用,但現行的政策關注的是應急救援資源的提供方,對于同是市場主體的應急救援消費者以及市場機制關注不足。應急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機會,沒有專門的規制對供需雙方、市場運作機制進行規范,其產業的發展是難以進行的。創造應急產業強制性需求
佘廉分析,應急需求具有不確定性特征,它與應急產業發展的均衡性與持續性形成了矛盾。對此,應當運用政府資源,創造應急產業的強制性需求,引導應急產業的持續發展。根據“區域分工與功能分置”的原則,推動應急救援工程建設與特種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開發制造的強制性需求。針對重大災害防范、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風險源的應急類工程設施,由國家進行規劃與投資,強制建設;針對衛生領域、治安領域、信息領域等事關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應急類工程,以及服務于國家各層面的應急決策平臺與信息平臺的建設工程,亦由國家進行規劃布局、投資。這些以國家安全需求為主導的社會工程,需要大量專用的應急類裝備、技術、軟件等產品。政府可運用政策法規手段,制定明確的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的技術標準、以及應急救援工程設施建設標準,引導和推動企業進行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升級換代。同時,政府推行企業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的強制性制度,形成企業對應急技術與裝備、工程設施的升級需求,以及對應急救援組織與運作的專業化需求。政府通過大宗采購扶持專業應急救援企業發展
佘廉還對政府采用金融杠桿撬動應急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系統化見解。他強調,首先,要建立國家應急產業發展基金,基金的資金來源為國家財政資金、對高危行業根據企業經營收入收取一定比例的安全基金等,為所有應急產業建設者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可供選擇的融資手段包括:直接融資、合資、合作經營等;另外,對專業化應急救援企業的設立實行財政補貼。補貼強度根據企業功能、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影響而有所不同。補貼的重點是專業救援企業的裝備購置補貼,對重大應急救援技術的開發、生產者進行補貼。
在稅收方面,可采取多樣化的稅收減免政策。如對特定的專業性應急救援企業的所有稅收進行免除,或對其優惠等;在政府采購與外包政策方面,政府通過對應急救援產品的大宗采購,扶持專業救援企業的發展。政府采購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的采購等。同時,政府部門將原屬于政府提供的應急救援產品外包給專業性應急救援企業,通過協議,政府對企業提供的應急救援活動與服務進行購買。特派記者邱登科武漢報道(文中部分內容參照了刊發于《中國應急管理》的《基于國家應急能力建設的應急產業政策研究》一文,引用前征得了佘廉教授的許可,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