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安網訊:“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園對泰國來說是個全新概念,中國的幫助將使泰國更快建成這個產業園。”泰國地理信息與空間技術發展局負責人阿諾德·斯尼德旺斯3月2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已經和新加坡、泰國等國在地球空間信息領域開展了良好合作,中國與東盟在該領域的合作前景光明。
當天,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與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泰國科技部三方在曼谷正式簽訂了《泰國地球空間災害監測、評估與預測系統合作協議書》,支持泰國充分利用中國地球空間信息領域先進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合作建設泰國地球空間災害預測系統。該項目總投資額20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額3億元人民幣,將以地球空間災害預測系統的衛星接收站和相應的配套系統為核心,建設中泰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園,主要包括北斗產業的硬件生產、智慧城市的應用等。
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瑛告訴本報記者,此次簽訂的協議書是要合作建設泰國地球空間災害監測、評估與預測系統項目,將主要服務于泰國的農業,提供如農作物收成預測、氣象災害預測等服務,還將服務于泰國的交通、電力、環境等多個重點領域,為泰國的防災減災、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目前,泰國正在規劃建設地球空間領域產業園區,而武漢擁有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唯一的地球空間領域產業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泰國正是看到了中國在遙感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有很大優勢,才將與中國合作作為首選。“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東南亞國家的推廣和應用非常重要,通過與泰國在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合作,等于把北斗帶到了東南亞。”武漢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柳鈞議對本報記者說。
兩院院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德仁介紹說,去年中國發射了為13個國家服務的24顆遙感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用來測定點和線的位置,遙感是一個面一個面地獲取圖像,將這兩項技術結合在一起,就把地面情況搞清楚了。
2012年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服務亞太地區,免費提供定位、導航等試運行服務。這意味著,基于國產衛星的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李德仁說:“到2020年左右,30顆北斗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將覆蓋全球。2012年,全世界的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全產業鏈規模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中國去年僅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就已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
柳鈞議認為,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外包具有國家戰略意義,涉及的技術是綜合性的融合技術,具有高度復雜性。開展對外科技合作模式創新,綜合利用成套項目、技術合作,人力資源合作和產業投資等多種方式的新模式、新機制,將實現我國對外經濟援助與合作從輸血模式到造血模式的轉變。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楊依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次合作表明中國有能力在高科技領域“走出去”。“目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對外合作和投資項目數量有限,但已顯現出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