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構建科學的消防安全體系,保障上海城市安全運行,為上海 “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條例》等法律法規和《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上海市消防規劃(2003-2020)》等,編制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上海消防發展情況和未來消防安全趨勢
(一)“十一五”期間消防工作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消防工作,加大消防安全綜合投入,并把消防安全納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強力推進。上海消防安全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格局積極構建,消防基礎設施和組織體系不斷加強,奧運會上海賽區和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務圓滿成功,消防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消防工作服務保障了上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消防法制機制建設推進有力。市人大、市政府制定修訂、頒布實施《上海市消防條例》、《上海市消火栓管理辦法》等9部地方性消防法規、政府規章;《上海市建筑消防設施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等25個規范性文件制發施行。消防工作政府目標考核、公安派出所消防三級管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評價體系等工作機制有效推行。火災隱患舉報電話和網上舉報信箱全面開通,消防行政許可程序進一步簡化,消防技術中介服務和行業管理組織健康發展,公眾聚集、易燃易爆場所火災公眾責任保險得到推廣,社會消防前端管理、消防執法稽查、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等消防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2.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全市新建、遷建、改建陸域公共消防站48個、黃浦江水域消防碼頭1個,全市公共消防站總數達120個(含7個水域消防碼頭)。建成投用消防指揮中心大樓、上海市229工程,全面啟建上海消防綜合訓練基地。新裝、修繕市政消火栓2.4萬個,全市消火栓總數達6.5萬余個。實現110、119、122“三臺合一”,消防快速響應、應急聯動機制不斷完善。建成智能化的消防通信指揮平臺和三級消防視頻會議系統,城市消防硬實力不斷增強。
3.消防人防、物防、技防體系持續完善。全市增編現役消防警力1650人,招聘政府合同制消防員1600人,消防部隊兵力達到8800人;企業和鄉鎮專職消防隊達214個、隊員3869人,消防志愿者等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發展壯大。為老式居民樓安裝簡易滅火、逃生設施,更換老化電氣線路,實施“廚房改造”、“社區消防達標創建”等政府實事工程,滾動開展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公眾聚集場所、民用爆炸物品消防整治等平安建設項目。4600余家重點單位聯網城市火災自動報警信息系統,6項分獲公安部、市科委技術創新獎的火災技防軟課題研究成果推廣運用,城市火災防控能力逐步加強。
4.消防綜合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提升。經市委、市政府批準,以公安消防為主體的市、區(縣)兩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掛牌成立。滅火救援、消防裝備、火災調查等專家組成立并發揮智力支撐作用;高層、地鐵、船舶、化工等54個滅火救援專業隊發揮攻堅作用;基地化、多點式、全天候、內外合作聯勤的消防綜合應急保障體系初步建成;近600輛各類消防車、3艘消防船艇、42萬余件(套)消防器材裝備得到優化組合,消防攻堅克難實力大增。1.6萬多個數字化滅火救援預案、1890個搶險救援和反恐排爆類型預案編制完成,消防預警機制逐步完善。上海消防部隊出色完成“5·12”汶川抗震救災等應急救援任務24.8萬起,搶救疏散被困人員3.2萬人,保護財產價值81.5億元,代表中國消防首次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國際救援聯合演練并獲殊榮。
5.消防人文環境努力改善。消防工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活動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一的上海消防博物館、《東方消防》科普雜志、《東方早報》消防專版、“96119”熱線、消防文工團、消防學校等消防宣傳教育載體作用凸顯,“人人參與消防,共筑平安世博”行動富有成效,20余萬名群眾加入消防志愿者行列,31.5萬名群眾接受消防安全專業培訓,2.5萬名群眾獲得國家消防職業資格證書,消防宣傳教育受眾近千萬人次,群防群治的社會消防格局不斷拓展,市民群眾的火災報警率和初起火災的控制率有所提高。
(二)消防工作存在的“瓶頸”和“短板”
2010年11月15日膠州路728號高層公寓大樓特大火災,造成58人遇難,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損害,教訓極為慘痛。這起特大責任事故,暴露出城市公共安全方面存在深層次問題,反映出對城市快速建設中的巨大風險隱患認識不足、準備不足,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城市消防站的規劃和建設、特種裝備的配置率、安全逃生自救知識的普及和演練等方面存在不匹配、不適應、不重視等問題。在城市現代化、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上海也進入了火災等災害事故的高風險期,消防安全管理的難度更大、要求更高。
1.城市建設的消防安全“老毛病”與“新問題”并存。當前,上海既面臨高層建筑、地下空間、石油化工、老式民宅等全國各地都有的消防安全“老毛病”,且因城市規模大、發展快,風險和隱患大量積聚,易集中爆發,消防工作的困難和壓力更大;又面臨新建筑、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項目及人口老齡化等衍生出來的“新問題”,消防安全管理和救援能力還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上海在用高層建筑達1.5萬余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逾500幢。目前,許多高層建筑尤其是住宅類高層建筑防火設計標準較低,設施老化,改造難度很大,并且一旦發生火災,救援難度極大。地下空間方面,不僅有已投運的12條地鐵線路、282座地鐵車站,里程長達425公里,日均客流逾500萬,還有13條越江隧道,包括集公路、鐵路、地鐵、電纜通道等于一體的長江隧橋工程。快速發展中規劃前瞻不夠、管理經驗不足,制約消防應急救援“下得去、聯得上、救得出”的因素還很多,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泄漏、滲水等重大災害事故,后果難以預料。本市各類易燃易爆化工企業數量多、分布散,還有大量為這些企業服務的易燃易爆物品槽罐車、運料車,誘發火災、爆炸的不確定因素多。此外,上海外來人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已占全市2300萬總人口的39%,外來常住居民與戶籍居民二元結構帶來的消防安全問題,比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消防安全矛盾更尖銳。
2.消防安全管理的“行業病”與“社會病”相互交織。盡管全市上下保持著“鐵腕治火”的態勢,但建筑、房屋使用、危險品管理等領域的安全管理“行業病”仍然多發,一些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為降低成本不注重安全技術和人力投入,對事故隱患心存僥幸;一些企業負責人安全意識薄弱,不落實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一些特殊崗位人員不遵守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規定,存在違章動火動焊等“習慣性違章”,消防控制室人員無證上崗或履職能力不強;建筑市場管理不規范,安全生產監督不到位,居民樓走道堆物及疏散通道堵塞,應急通道被私家車擠占,私搭亂建,擅自改變設計、使用性質等問題仍然突出。這暴露出整個社會基礎教育體系中消防教育“缺席”,社會公眾預防、避險防災減災救災知識普遍不足,以及日常消防宣傳的覆蓋面不夠廣,消防培訓的針對性不夠強,公眾的參與度不夠高等“社會病”。
3.經濟發展的“增長快”與消防基礎設施“保障慢”形成反差。上海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建設不斷提速,人口規模持續膨脹,但與之相應的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城市規劃中有時忽略消防水源和通道建設,消防站布點不足尤其是中心城區消防站點“落地難”。一些消防站保衛面積過大,消防站營房設施陳舊,黃浦江上游消防碼頭還是空白,撲救處置高難度火災的“殺手锏”裝備捉襟見肘,消防通訊設備老化等,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城市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工作亟需。加上公共消防基礎設施、應急物資和財力投入不足,經濟增長越快,這方面的“逆差”越凸顯,快補缺口、不欠新賬的任務越艱巨。
4.對象“高度集約”與手段“相對單一”造成消防應急管理難。上海已建成投用集航空、地鐵、高鐵、高速公路交通于一體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以精細化工生產為主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等重大項目,正在建設集游樂、度假、休閑一體化功能的迪士尼國際旅游度假區。功能越集約,風險越集中,消防應急管理的難度越大。上海改革開放“大變樣”的30年跨越了國外發達城市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由此積聚了大量風險和隱患。上世紀90年代初集中開建的一批高層、地下建筑和居民小區,隨著時間推移,設施、設備和材料老化等問題開始集中爆發,迫切需要跟進“集約式”消防應急管理措施,不斷提升科學設防、科學施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