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著名的B2B電子商務平臺上,從事與應急產業相關聯的生產廠商與日俱增。截至2011年4月份統計數據:
應急電源(4965家)
應急燈具(7362家)
自然災害防護用品(195家)
救生器材(135家)
急救箱、急救包(12家)
提燈、探照燈(1094家)
防爆燈具(2057家)
消防警示標志(675家)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就應急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并在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服務協調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我省東莞市擬投資80億元,打造“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應急產業示范基地”;
重慶市投資60億元,建設重慶安全科技園,打造“中國西部安全(應急)產業基地”,目前項目已啟動。
浙江省樂清市投資建設應急產業園,目前已經進入規劃階段。
上海徐匯區投資建設城市應急科技園,已經列為上海重點項目進行啟動。
海南省澄邁市投資15億元建設國家應急管理產業基地,與旅游信息化示范基地、手機產業鏈整合基地、軟件服務外包基地形成“四大產業”布局。
安徽省合肥市初步規劃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一座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公共安全產業基地,力爭到2012年,基地年產值達到240億元,全市公共安全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委在2006年預測,僅應急技術與裝備的市場年容量就達到了500億—1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年容量接近4000億元。如此龐大的一個市場空間,為應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廣東省的產業優勢
(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
自1978年在中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廣東綜合經濟實力迅速躍居全國前列。1979-2009年,廣東GDP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穩居中國大陸首位。2009年,廣東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全年GDP實現9.5%的增長,總量達39082億元,占全國的11.6%,連續21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稅收、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居民儲蓄存款等重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廣東產業體系健全,制造業發達,具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加工及配套能力;擁有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森工造紙、醫藥、汽車等九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電子信息、家電、服裝、家具、金屬制品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80%的手機零部件、90%的計算機零部件和100%的彩電零部件可以在廣東生產配套。目前廣東擁有華為、格力、中興、中集等4個世界名牌產品,占全國總數的40%,居全國首位;擁有中國名牌產品303個,省名牌產品1104個,逐步形成了順德家電、深圳珠寶、佛山陶瓷、南海鋁材、虎門服裝、獅嶺皮具等100多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
除此之外,廣東金融、會展、物流、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迅速發展:商務中介服務產品不斷創新,物流市場更加開放,國際性商務會展業得到重點發展,以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和中山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走廊,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當前,廣東正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帶和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空港海港經濟圈,積極建設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國際服務業支持中心
(二)全力推動轉型升級
廣東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九大支柱產業和100多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業配套健全便捷,制造質量榮膺全國第一。當前,廣東正加快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打造示范帶動力強的八大重要載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立既與世界接軌又有廣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當前,廣東正全面實施《廣東自主創新規劃綱要》,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今后10年,廣東將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環境,推進現代產業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取得突破,推動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推進高新區和專業鎮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單一創新向多元創新轉變,從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廣東創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