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安網訊:當無情的風雪侵襲時,當熊熊的大火肆虐時,當滾滾的洪水涌來時……既需要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也需要各種應急救災產品。近年來,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坐落在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生產應急救災產品的企業——北京金秋果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秋公司”)逐漸走入公眾視野。
偶然機會 一個訂單拉起一個產業
金秋公司原本是一家主要做軍用電子產品,如車載電源、智能檢測系列產品的企業,它又如何闖入應急救災產品的新世界?這還得從六年前說起。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橫掃美國南部,造成1600多人死亡,損失高達600億美元。這場颶風災難發生后,遠在大洋彼岸的金秋公司偶然接到一筆訂單——為災區代工生產防災產品。公司董事長劉振江回憶:“當時,我們一邊生產指定的防災產品,一邊思索:國內的應急防災產品種類單一,預警系統很少,意外災難發生時,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我們為何不自己研發一些相關產品呢?”屬于行動派的劉振江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司管理層溝通后,立刻付諸實踐,并把計劃方案上報給國家相關部委……
不到一年的時間,金秋公司承擔的國家應急廣播系統的研發工作就完成了。該系統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日本、美國的同類產品只能在災難發生前起到預警作用,但我們的產品不僅能夠預警,且在災后救援中也非常有用。”
據劉振江介紹,應急廣播系統符合我國FM廣播標準,并充分兼顧已有調頻廣播資源;該系統在極端條件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緊急通信手段,可緩解其它緊急通信網絡的壓力;這個系統臨時組網非常方便,系統架設簡單,成本也比較低,可實現全國覆蓋;同時該系統的接收機功耗小,可長時間工作。
如今,金秋公司又多了一條產品線——應急救災相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公司主要以防災、減災產品為主,其中以應急廣播系統最為核心。從災前的預防到災后的救援,金秋公司有著一系列的產品線支持。”劉振江說。
必然選擇 重大災難面前勇于擔當
劉振江介紹,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金秋公司接到民政部的救災指示,第一時間成立了金秋抗震救災部,緊急動員員工24小時加班加點投入生產,較好完成了災區急需的多功能應急燈生產任務,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記者在金秋公司看到,多功能應急廣播系統的核心“成員”——多功能應急燈和普通的應急燈的外型一樣,但“內臟”功能卻要強大很多。多功能應急燈不僅可以收聽廣播,還可以手搖發電、驅蚊,同時可以接受各種預警信號,在災難來臨前,讓居民有逃生的時間;災難發生后,還可以接收相關救災信息等。
自汶川地震開始,全國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金秋公司幾乎全都參與了救援以及相關應急方案的制定等。在汶川、玉樹、舟曲,都有金秋公司的產品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悉,民政部已把應急廣播系統列入“十二五規劃”,今年將在北京的幾個減災示范社區試點。這個消息讓劉振江很欣慰,金秋公司在應急救災領域發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一直都是踏踏實實做事,劉振江希望通過不斷的創新與研發,生產出更多革命性的應急救災產品,在重大災難中能夠發揮作用。
毅然堅持 讓應急救災產品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一家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金秋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與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承擔了應急廣播系統、節能環保產品、智能機房等國家和軍隊重點項目的科研、生產任務,共有4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6個項目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
金秋公司用創新詮釋著應急救災產品的權威性與實用性,同時也用責任感回報著社會。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是金秋公司一年中最忙的一段時間。應各省市相關部門的邀請,金秋公司帶著防災減災產品,來到全國各地,制定防災演習方案,參與演習,與市民互動等。在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金秋公司對各地的邀請“有邀必應”。“我們希望市民通過對這些應急產品的接觸與了解,能夠在災難來臨時迅速逃生,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劉振江作為一名已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種信念:金秋公司只有不斷研發出高水平的應急救災產品,才能在災難發生時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目前,金秋公司已有40多個品種的應急救災產品,包括無人駕駛直升機通信系統、便攜式應急通信系統、應急通信指揮車、現場應急平臺等。
讓應急救災產品走入每個家庭,在災難發生的時候,能夠提前預警,降低損失,這是金秋公司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