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公共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越來越凸顯,進入公共安全事件高發期。據估算,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20萬,傷殘人數超過200萬;經濟損失年均近9000億元,相當于GDP的3.5%,遠高于中等發達國家1%~2%左右的同期水平。
“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之所以嚴峻,損失之所以巨大,主要是因為我國公共安全產業發展滯后,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缺乏一套監測、預警、應對、管理公共安全事件的科技手段。”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委姚愛興呼吁,應盡快進行公共安全產業體系布局,引導產業集聚式發展,推動我國公共安全產業持續發展。
姚愛興委員告訴記者,雖然國家將“大力發展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列入當前需要重點突破的八大重點科技領域之一,但這些技術的系統性突破還需科技創新體系的支撐,這一科技創新體系目前還未形成。
姚愛興委員告訴記者,缺乏以產業集聚為特征的產業體系也是一大問題。目前,我國從事公共安全產業的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缺少領軍企業,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多以簡單模仿、抄襲和貼牌為主。為此,姚愛興委員大聲疾呼把加快發展公共安全產業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特別是將以監測、預警、應對、管理為核心的公共安全信息技術產業作為重點,列入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
同時,制定出臺公共安全產業扶持政策,設立國家公共安全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產業園區建設及新“孵化”、“加速”的企業、重大科研項目、重要科技成果轉化等予以支持,對該領域企業在市場準入、稅收、財政補貼、投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另外,他還建議加快公共安全產業的區域布局規劃,并結合目前的區域經濟布局,遴選若干有技術創新優勢和產業基礎的科研院所及城市,加快建設一批公共安全產業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