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搶險救援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災害的危險性、緊迫性、震撼性和后果的不確定性是造成人心理應激的根本原因。這里所指的災害是指重大的,突發性的,應激強度大的,讓人手足無措的災害事件。這種突發的災害事故讓消防官兵瞬間產生極度超負荷的身心緊張,機體內外平衡被打破,從而出現一些列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導致人的精神痛苦。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原因給消防官兵帶來的心理影響。
生理原因:據調查當前基層消防官兵年齡普遍偏小,其中戰士平均年齡約在20歲,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加之戰士多是在高中或大專畢業后入伍,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普遍較弱。此外,由于在重特大搶險救援任務中,困難大,救援持續時間長,在這種情況下消防官兵往往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吃飯、洗澡、睡覺、保暖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理論,在人的最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的情況下,心理問題極易產生。
心理原因: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不同人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各不相同,同樣的場景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理反應。在搶險救援現場由于死難人員的刺激、戰友的死亡、救援任務的失敗,造成的心理負擔過重,壓抑情緒擴散,形成彌漫性悲傷,會形成普遍的心理問題。現場不良的人際氛圍也是造成心理問題另一重大原因。
社會文化原因:在一個人成長的環境中,接受的教育必定不會相同,必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高有低。比如,屠夫家的孩子必然在血腥場面的反應比一般人的小的多,同樣在養蛇家里長大的孩子對動物的抗拒心理比一般人要強的多。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地區、宗教、名族的差異對一個人的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宗教,對一個人的心理影響極其重要。
五、關于搶險救援心理輔導的方法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少理論在實踐上都得到了驗證。但是選擇一個適應消防戰士群體的心理輔導方法必須充分的考慮到消防戰士這一群體的職業特殊性。本人結合專業知識和多年從事基層政治指導員的工作經驗,提出搶險救援心理輔導幾項可行性建議。
執行搶險救援任務前的訓練:
1、做好心理準備訓練,使官兵充分體驗搶險救援現場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
2、加強團隊訓練,增強協作能力,增強配合信任。
3、搞好針對性的教育,普及心理知識。利用日常政治教育時間普及心理學知識,讓官兵能夠從自身和他人身上發現心理現象,并運用心理學知識對這種現象進行認識、區分和分析,從而尋求如何客服自身心理問題的一個途徑。
4、針對個體素質進行自我調控心理訓練。加強在嚴酷環境下的訓練,比如可以在暴風雨、嚴寒、黑暗等環境下進行心理、隊列訓練,以提高官兵適應特殊環境中的能力,磨練他們的意志。
執行搶險救援任務中的干預:
1、戰前動員與心理輔導相結合。研究證明,在重大災害事故救援過程中,將思想政治工作同心理工作結合起來,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在救援現場適時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全體作戰人員的士氣和必勝的信念,加強心理防御。
2、提供準確的信息,提高救援現場情況的透明度。在重大災害處置過程中,由于自我保護和了解事件原委的本能,救援人員十分渴望得到準確的信息,對現場情況和救援進展的不確定非常容易導致救援人員焦慮。因此,在救援現場應隨時通報現場情況,讓每一名救援人員充分了解救援進展和現場情況。
3、實行輪換輪休制,以適應持續持久作戰的需要。在地震、山地搜救和其他重大事故搶險救援中,救援持續時間長,對于一線作戰的官兵必須實行輪換。所謂輪換,是指使每名官兵從事不同應激水平的工作。比如,低應激水平工作轉到中應激水平工作,再轉到高應激水平工作。
4、強化保障體系,提高整體作戰能力。支隊、大隊心理工作骨干必須充分考慮事故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心理問題,并制定各種突發心理問題處置對策。
執行搶險救援任務后的干預
1、積極引導適度宣泄。搶險救援任務結束后心理工作骨干應該積極給予理解,安慰,引導官兵不做無克制的發泄,不有意壓抑情緒。可以組織打籃球,引導向親人傾訴,發揮宣泄室的作用,把官兵隱藏的情緒表達出來,減少心理負荷。
2、提供情感支持,轉移注意力。對于在重大搶險救援中遭受心理創傷的人員,應建立由親人,朋友,戰友構成的個人危急應對系統,社會情感支持系統。適時的加以表揚,轉移其注意力,淡化由此引起的心理創傷
3、有效的干預方法。恰當、合適的心理干預對解決心理問題有著很重有的作用,根據搶險救援任務性質,可以采取一下幾個方法:態度、合理的共情、心理教育、接觸、適當的宣泄、放松技術、心理晤談。態度、合理的共情等方法在我們日常心理工作中經常用到,這里主要介紹一下心理晤談方法。心理晤談,又稱集體晤談,嚴重事件應激晤談。主要是在經歷災難后通過集體的交談討論感受來減輕壓力、舒緩情緒的一種方式,在48小時以內進行效果最好。心理晤談主要分為六個時期。第一個介紹期:參與者互相介紹,暢所欲言,組織者宣讀保密的原則。第二個事實期,每個當事人描繪現場的情況,重構整個事件的真相,不留死角,消除誤解,消除莫名的恐懼。第三個感受期,重新認識到整個事件,參與者真實的表達認識前和認識后的感情差別。第四個癥狀的描述期:參加者描述自己的癥狀表現,通過集體討論,讓參與者明白自己的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第五個輔導期:指導者介紹正常的應激反應的表現,講解整個事件的過程,引導參與者自我識別癥狀,動員團隊互相支持,探討適應的方式方法。第六個恢復期:總結晤談前五個過程,解答參與者存在的問題,提供保證,重申保密原則。心理晤談是一項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心理干預方法,在是用心理晤談時我們應注意十不要:不要欺騙;不要盲目承諾;不要強迫回憶或說話;不要粗暴干預情緒;不要表現出可憐;不要試圖取代他人;不要過度的給予;不要夸大自己的作用;不要造成他們內疚;不要對他所經歷的事情充滿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