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是指通過檢測、監測、預警、防護和應急處理等手段,預防和減低各種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實現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國家、企業和家庭財產損失,減少社會和社區危害。公共安全產業既包括自然災害防減、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核安全、國境檢驗檢疫等傳統安全領域的產業,也包括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現代安全領域相關產業。為提升我省公共安全產業技術水平,培育新型公共安全產業,促進和保障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編制本指南。
一、發展現狀及趨勢
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當前我國正處于公共安全事件高發期,但公共安全產業發展還處于小、散、低的初級階段,從事公共安全的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公共安全技術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進口,重要的應急信息平臺、決策指揮平臺、監測預警技術等還沒有取得突破或形成標準。
近年來,我省公共安全產業發展較快,在礦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災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技術和產業基礎相對較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38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實力雄厚,擁有量子通信技術、應急信息技術等一些國際、國內領先的公共安全產業領域科技成果;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安全科技研發平臺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逐漸培育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市場開拓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公共安全產品制造企業;公共安全產業區域特色初步成型。因此,通過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我省有望在國家公共安全產業發展中搶占先機、領先一步。
二、發展思路
1.總體思路
面向國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準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以民生安全需求為導向,以關鍵和集成技術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借助我省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以技術創新推進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催生具有爆發性增長潛力的產業集群,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2.發展目標
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領域,建成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中心和10-1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吸引50名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落戶我省,實施30個以上重大科技項目,獲得60個以上發明專利授權,轉化100個以上科技成果,形成100個以上新產品,制定10個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實施5-10個產業技術示范工程,形成以合肥為核心的公共安全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技術創新實現全省公共安全產業新增產值400億元。
3.技術路線
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平臺建設為載體,以技術攻關為具體抓手,開展公共安全科學預測、預防、預警與應急管理等關鍵技術創新,以信息技術為先導、光機電技術集成為主體、先進制造技術和生物應用技術為基礎,形成公共安全關鍵特種裝備與專用設備的開發和標準化能力,突破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促進我省公共安全產業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高科技型的戰略轉變。
三、優先領域及發展重點
1.煤礦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煤礦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巷道圍巖失穩防治方法、瓦斯突出機理與防治技術、深部煤層開采防治水關鍵技術、深部煤層群卸壓抽采瓦斯新技術、高瓦斯礦井安全高效開采技術與裝備標準、礦井通風系統評價標準、移動目標安全監控技術等。
重點開發煤礦生產安全預警系統、深部煤層多災源條件安全高效開采保障系統、煤礦安全仿真培訓與事故演練系統、基于光網和物聯網體系的礦井先進自動化綜合信息平臺、基于WI-FI的礦山救援通信平臺、高瓦斯礦井用抽采鉆機、水環式真空泵、沿空留巷充填材料及輸送泵和管路、高濃度瓦斯發電機等瓦斯治理與利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