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擁有高效的政務環境。近年來,合肥強化“環境比投資更重要”的理念,以“商鞅變法”的精神深入推進效能建設,以營造合法高效的政務環境為核心,真正把合肥打造成為中西部乃至全國審批環節最優、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意識最強的地區之一。通過堅持不懈地抓效能建設,全市各級服務意識普遍增強,辦事效率顯著提高,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合肥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經商成本最低城市”、“浙商投資最佳服務城市”、“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價值及投資潛力的中國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這些都為加快公共安全產業發展創造了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
但是,合肥公共安全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與相關行業相比,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企業規模、數量相對偏小,缺乏行業內領軍企業;二是公共安全產業的要素資源還處于條塊分割、分散發展的狀態,產業配套能力不強,產業尚未形成集聚效應;三是公共安全產業發展體制機制還不活,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發展產業積極性尚未真正調動起來,促進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機制尚未形成;四是引導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尚未形成,對公共安全產業扶持力度不夠,產業發展的投入不足;六是公共安全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資源相當匱乏。
三、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合肥跨越式發展和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總目標,緊緊抓住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機遇,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公共安全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引進和培育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共安全產業骨干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積極推動公共安全產業資源整合和產業集聚,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原則。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公共安全產業領域的主導作用,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市場保證、政策與制度供給等來推動公共安全產業化。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面向市場開展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形成產業化能力,推動我市公共安全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加強規劃、投資、財稅、人才、政策等引導,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有發展前景的公共安全技術(產品),力爭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加強生產能力建設,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公共安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堅持引進與培育并重原則。抓住國際高新技術產業結構大調整、產品大轉移的歷史機遇,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加強高新技術的引進合作,突出產業特色,圍繞公共安全產業關鍵技術和重點項目,實施產業鏈招商。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把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再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實體和產業集群。
堅持產學研一體化原則。通過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建設一批公共安全產業聚集的特色產業基地。在公共安全產業化中,充分體現企業和市場的創新需求,以產業化和關鍵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目標,產學研緊密結合,研究、開發、產業化統籌安排。高度重視公共安全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尤其要注重引進企業家人才,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轉化。
(三)主要目標。
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努力,到2012年,公共安全產業實現產值400億元,力爭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40%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年均增長38%以上。在公共安全產業培育若干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形成若干個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公共安全產品品牌,部分產品的技術性能、工藝裝備和質量水平達到同期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到2017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力爭達到1200億元,培育若干個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公共安全企業,全面建成全國重要的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四、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1.反恐安全領域。
培育目標:到2012年,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實現產值100億元;到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180億元,實現產業300億元。
主攻方向:北斗導航技術、應急通訊指揮與救援技術、微波技術等。
重點項目:反恐機器人、北斗衛星導航授時型接受裝備、民用浮空器、新一代應急指揮裝備、“動中通”衛星通信系統、新航行系統空管S模式二次雷達、車載系留氣球檢測系統、無線移動圖像數據自組網系統、機場場面協同監視系統等。
依托載體:以中電三十八所、四創電子、英科智控等為實施主體,以中電三十八所、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解放軍炮兵學院等為研發平臺。